每個人間中都會情緒低落;這些感覺一般持續不超過一、兩星期,不會過度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情緒的波動並不等同抑鬱。抑鬱症的患者會有持久不退的低落情緒,又或情況嚴重至影響日常生活。
● 到 2020 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第二大構成社會負擔的疾病
● 四成人一年內有不同情度的抑鬱情緒(Bradburn, 1975) ● 每六名港人中,便有一人患上情緒病,比率為14.5% ● 女性的抑鬱症發病率 (2.1%) 為男性 (0.7%) 的二倍
患者的身體、情緒和思想均會受到影響。患上抑鬱症並不代表患者性格軟弱或放棄自己。大眾對抑鬱症或有不少誤解,以為只要患者「自己開心一點」就可以「過一陣子會好了」;然而與一般情緒低落不同,抑鬱症患者同時受心理和生理的因素影響,研究表示情緒疾病患者的腦部健康出現問題,與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調有關,故並不能單靠意志控制。若缺乏適當治療,問題可持續數月以至數年,帶來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對健康、生活、社交等方面構成影響。除了患者本人的生活會受到影響,身邊的親友亦會同受困擾。事實上不少歷史名人也曾患上抑鬱症,如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名作家馬克(Mark Twain)、名音樂家貝多芬(Beethoven)、舒曼(Schumann)等。現今,不時也可在報章、雜誌上見到一些社會上各階層界別名人患有抑鬱症的經歷。這些都反映了抑鬱症是很普偏的都市病。
患有慢性疾病之風險隨著年紀越大及情緒轉變而上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下列任何一種慢性疾病的患者,同時患有抑鬱症的比率為:
抑鬱症可以醫。 根據美國精神科學會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研究資科表示,大部份患者都可以透過合適的治療改善抑鬱症病微。其實,在美國已有一個全國性的研究顯示藥物治療加上心理輔導的綜合治療最能幫助患者重拾快樂人生。
參考資料: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http://wfneurology.org/pdfs/publications/menken.pdf 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2013中期報告 http://www.thestandard.com.hk/news_detail.asp?pp_cat=11&art;_id=122710&sid;=36479359&con;_type=1 人口住戶健康調查2003/04 http://www.chp.gov.hk/files/pdf/full_report_on_population_health_survey_2003_2004_en_20051024.pdf |